欢迎进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官方网站! 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西博会 > 历届回顾

提升质量水平 建设质量强国

发布时间:2011-05-16来源:查看原文 文章作者:

提升质量水平  建设质量强国
——在“第十七届中国质量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 刘平均
(2010-10-22•成都)

 

尊敬的白立忱副主席,李毅中部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下午好!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在“西博会”期间主办以“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质量高层论坛”。这次论坛,得到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等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各级质检部门、主要行业协会、广大企业代表参加了今天的论坛。在此,我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结合质检总局的工作讲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提升质量水平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举措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我国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将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的快慢、规模的大小,发展如果不讲质量,路就会越走越窄。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坚持把质量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必须坚持把保障质量安全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我国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仍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不稳定,可靠性水平不高;部分标准更新速度慢,配套能力不强;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更新换代慢;企业管理水平低,质量损失较大;假冒伪劣屡禁不止,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品牌附加值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部分企业质量责任没有得到根本落实,对质量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尚未形成广泛共识和推进合力。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国将进入工业化升级关键期、城镇化建设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国内市场规模继续扩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质量、标准、品牌越来越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从主要依靠资金、劳动力和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质量提高转变,质量已成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要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安全是基础和前提。如果质量水平不高,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势必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影响发展进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坚持以质取胜,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保障质量安全,加快质量发展,提升质量水平,增强竞争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全国质检系统认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


    今年以来,全国各级质检系统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条主线,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为重要抓手,结合各地实际,强化质量监管,维护质量安全,提高质检工作水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举措,加大力度,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进质量振兴。大力推进质量振兴活动,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质量兴省活动;有2 244个市(县、区)开展质量兴市(县、区)活动,超过全国区县总数的78%,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重庆等省市100%的市(区、县)开展了质量兴市(区、县)。全国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对在质量振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推动了企业追求卓越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24个省级质监局和33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开展质量状况分析,建立了质量分析制度,编写了《质量状况白皮书》,以宏观质量管理的理念和视野,全面反映各地、各行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质量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科学指导和推进质量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质检总局会同农业部、卫生部和商务部,落实“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建成261个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建设,加快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强化检、政、企三位一体的进出口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
  二是服务外经贸发展,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继续减免食品、农产品、纺织品等出口产品检验检疫收费。扩大出口企业绿色通道范围,加快中国电子检验检疫建设,完成出口电子监管系统升级和平台整合,实施电子监管企业达6.2万家。加强与有关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自贸区TBT-SPS、原产地规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谈判磋商,开展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调查,帮助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同时,积极服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进口产品采取调控措施。


    三是服务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布了一批节能强制性标准和重要节能技术标准,完善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实施细则。积极开展节能产品认证,推动能效标志管理,在10个重点行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服务活动”,加强供热计量监督管理、过度包装监督抽查和专项治理,新建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3个。完善高耗能特种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施节能工程,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加强对进出口耗能产品和影响环境产品的检验监管。


    四是服务企业发展,提升质量水平。全国质检系统结合开展“质量提升进万企”活动,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法律法规、标准和检验技术等免费培训服务,帮助企业完善质量、标准、计量保障体系。组织万家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标杆对比提升”和“产品质量对比提升”活动,促进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素质和能力。


    五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督抽查制度,建立监督抽查全国联动工作机制。上半年,我局以食品、建材、农资、汽车配件、絮用纤维制品等违法案件较为集中的五类产品为重点,开展了专项执法打假。一是落实国务院部署,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巡查,严厉打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和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共部署开展19次全国全行业检查,巡查监管68.2万家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8 335起,占全部违法案件的21.07%。二是联合发改委、住建部、工商总局等9部委,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清新居室”行动,严厉查处和打击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生产“地条钢”等违法行为。查处建材违法案件13 823起,占全部违法案件的15.88%。三是组织开展了“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农资打假下乡活动,以化肥为重点对全国35个农资产品重点区域组织开展了区域整治。查处农资违法案件7 896起,占全部违法案件的9.07%。四是联合工商总局、交通运输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违法行为。查处汽车配件违法案件1 079起,占全部违法案件的1.24%。五是针对上半年非法生产再加工纤维(黑心棉)有所抬头问题,已建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部际联席会议作为今年的重点整顿任务,开展集中治理。


    三、狠抓落实,全面建设质量强国


    目前,全国质检系统正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中全会的部署,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全面推进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紧制定《质量发展纲要》。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质检总局正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作为新一轮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质量发展纲要》将谋划未来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质量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今后十年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举措,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动员广大企业和全社会把我国质量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二)建立健全质量统计分析指标体系。为了解决我国目前缺乏科学、权威的质量统计指标问题,建立质量状况分析指标体系,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正在共同开展质量指标体系的研究,并选择浙江等省进行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竞争力指数统计调查试点。我们准备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将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竞争力指数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为对各级政府和有关行业质量工作的考核依据。


    (三)完善质量状况发布和通报制度。整合质检总局现有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进出口商品质量检验、消费者投诉、执法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和认证认可等方面的质量安全信息资源,结合每季度的质量状况分析,建立质量状况发布制度,通过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质量安全信息,为公众提供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督促不合格企业进行整改,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建立面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质量状况通报制度。通过加强向地方政府的信息通报,提请地方政府及时处理质量安全问题,强化地方政府的质量安全责任。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质量安全信息,加强信息交流,加大合作力度,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处置。对于跨区域、跨行业的质量安全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综合治理。


    (四)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针对苗头性、潜在性质量问题,加大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力度,对风险监测信息及时进行科学研判,对系统性质量风险及时发出预警,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对质量安全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五)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以自主品牌培育为核心,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引导和扶持,加快建立以消费者满意和市场认可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产品品牌,打造一批质量领先、管理规范、节能环保的精品工程品牌,形成一批服务质量过硬、顾客满意度较高、国际影响力较大的优质服务品牌,推动中国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


    (六)建立国家质量奖励制度。目前,全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质量奖。质检总局正在抓紧调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订国家质量奖的方案,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追求卓越,持续进步。


    (七)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步伐。加强与人民银行、工信等部门的合作配合,发挥质量诚信在社会信用管理中的作用。利用质量信用评价结果,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监管。建立和完善质量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定期公布失信企业名单,加大对质量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八)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管。按照全过程监管的理念,对关系公共利益、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产品生产企业和进出口产品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继续开展食品、农资、建材等专项整治行动和执法检查,加强区域性质量问题的整治。最近,国务院决定,从10月底开始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全国质检系统将坚决贯彻国务院的重大部署,加大生产源头的治理力度,制定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责任,密切协同配合,确保此次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并作为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提升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质检总局将继续按照建设“大质量工作机制”的思路,与各有关单位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眼长效机制的建设,为全面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共同努力。


    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编辑:xbhsw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