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所副所长张学刚、副研究员骆永昆认为,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东盟共同体开局之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开局之年、RCEP协议签署之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启动运行之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第13届东博会要围绕这一宏大背景,紧扣“一带一路”建设来确定主题、内容、活动,推动中国—东盟合作迈向新台阶。
中国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陆建人认为,第13届东博会应高举“一带一路”大旗,以服务中国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以及深化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为宗旨,以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为目标,以切实落实中国—东盟“2 7”合作框架内容为核心,进一步推动关税减让、服务贸易升级、投资领域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进一步扩大中国—东盟重点领域合作,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贸、产能、社会、人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深化合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所副所长张学刚和副研究员骆永昆指出,第13届东博会以东盟共同体建成为契机,着力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东盟共同体建设衔接起来,全方位服务中国—东盟合作。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认为,2016年第13届东博会的主题和内容都要体现新跨越,体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李永江认为,第13届东博会的主题要更深入地体现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突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重点合作领域。
中国广西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黄志勇建议,第13届东博会的主题可围绕互联互通来设计,互联互通不仅是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上的互联互通,还包括相互开放市场中的机制和政策,促进产业升级的行业对接,增进民众相互了解和友谊的人文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和互联互通,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五通”的高度浓缩。
2016年是中国—东盟合作中一个有意义的年份。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中国—东盟合作经历了多次跨越。从对立到对话,从对话伙伴到战略伙伴,从“黄金10年”到“钻石10年”。目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了东盟各国的普遍认同,第13届东博会将以此为契机,把共建21海上丝绸之路与东盟共同体发展蓝图对接起来,与东盟各国的发展战略对接起来,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