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上午,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主题活动之一——“第三届中国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成都京川宾馆举行。本次论坛关注新时代背景下的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市村图景里的城市”为主题,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四川博览事务局主办,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主任侯晓春先生致欢迎辞,联合国驻华协调代表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先生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主持开幕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姚乐野教授出席会议并主持闭幕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四川省经信委、四川省环保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商务厅和南充、攀枝花、资阳、绵阳、自贡、宜宾、巴中等市州,以及相关企业和媒体的代表共1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侯晓春先生简要介绍了四川城市发展的成绩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艰巨任务,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长期以来对四川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对论坛提出了殷切希望。罗世礼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今天的论坛是多方合作努力的结果,以协调城乡关系,促进城市更加可持续、更加包容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西部地区城市在更好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上具有一定优势;罗世礼先生也介绍了联合国/联合国开发署最近一年中支持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进展。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主任
联合国驻华协调代表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先生致辞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李后强教授主持开幕式
论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成果发布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先生以《中国区域协调战略与西部城市可持续性》为题,进行主旨发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张鸣鸣博士代表课题组发布《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第二阶段为嘉宾研讨环节,来自四川省环保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资阳市、绵阳市、宜宾市、南充市等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贡献”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进行闭幕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陈耀先生作《中国区域协调战略与西部城市可持续性》主旨发言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张鸣鸣博士代表课题组
发布《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2018》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光先生主持
“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主题研讨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晓鸣先生主持
“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贡献”主题研讨
《报告》运用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九省(区)84个地级市(含副省级城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和排名。数据显示,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位列西部前三的城市为成都市、西安市和包头市。西部城市总体处于发展阶段,可持续水平中游偏低,从分项指标看,城市功能建设在当前阶段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起关键性影响,进一步地,经济开放度、创新能力和第三产业比重等与经济质量相关指标的作用非常大,经济发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起决定作用。值得骄傲的是,西部城市人类发展水平总体较高,鄂尔多斯、克拉玛依、成都和包头等4个城市均位于超高人类发展区,没有城市落入低人类发展区,表明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稳固,成就突出。与此同时,测评结果还凸显了生态改善这一“短板”,表明西部城市还处于忽略甚至牺牲城市生态环境、以资源换增长的阶段。
为回应全社会对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期望,《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2018》以“市村图景里的城市”作为主题,从全新视角梳理、观察并思考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并且以四川为具体对象,描绘具有普遍意义的市村图景。《报告》认为,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已经突破层层行政的、制度的甚至是法律的阻隔,被市场这一“无形的手”结上了纵横交错、代际相连的纽带;《报告》梳理了城乡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脉络和主要特征,着重描述了四川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弱势群体和边远地区的辐射和带动;《报告》指出,在四川城市快速、稳定和持续发展过程中,乡村以经济“剪刀差”、社会“稳定器”和生态“安全阀”等形式,对城市给予了多重支持,其贡献不可估量;《报告》发现,中国城市不仅面临着一些普遍意义上的“城市病”,在新的发展阶段,还因特殊的城乡关系和城镇化发展路径,而面临人才、信息、社会形态和生态环境等四大“新城乡二元分隔”的挑战,这些挑战在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成为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风险;《报告》倡议,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依人实现、为人发展、由人共享,以全体居民的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实现城乡利益共同体向价值共同体的转变,努力推动五个关键领域的变革,即人的发展区差别化、要素流动去行政化、空间建设去攀比化、城乡文明平等化、环境安全底线化。
|
|